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那些颂扬光明、鼓励奋进的宣传画,你还记得几张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宣传画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传播媒介,在传播国家方针政策、塑造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动员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奋斗主题、突出的艺术形象有效阐释和传达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丰富内涵。
「对新生活和新时代的热爱」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此后,“四个现代化”的内涵不断调整和充实。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农业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文盲率高达95%。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人们通常以为的大人教育小孩不同,当时宣传画的主题大多是儿童帮助在旧社会没有机会读书识字的父母。
在《帮助妈妈学文化》(俞云阶绘)中,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正在教妈妈写字,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农村扫盲运动的场景。作品传递出新中国妇女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新生事物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新生活、新时代的由衷热爱。
为发展现代农业,新中国大力提倡改良土壤、科学施肥、兴修水利以及培育良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改良农具、加强管理等。陈菊仙的《“八字宪法”执行好,合理密植产量高》,便通过祥云图案将插秧的劳动者与金灿灿的稻穗相连接,表达出“合理密植”与“粮食丰收”的内在联系。
工业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西方国家贸易封锁禁运的情况下,新中国坚定探索独立自主的工业现代化道路。
“一五”时期,全国各大城市工厂、车间开始悬挂以生产劳动竞赛、增产节约为主题的大幅宣传画,激励广大工人鼓足干劲完成生产计划指标,为工业现代化而奋斗。
1956年,6000多位代表参加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为宣传先进生产者的模范带头作用,王洪水创作了《保持党和人民给我们的荣誉》。整个画面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唯有奖章与党徽遥相辉映,却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奖章背后成千上万的先进生产者。这幅画以相对抽象的方式较好地表达了“党员在生产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隽永主题,颇具艺术感染力。


国防现代化——
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新中国保卫和平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当时众多的国防宣传画中,常见的有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以及导弹、坦克、舰船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身影。
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取代“交通运输业现代化”之后,以雷达、卫星等为代表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国防宣传画中出现的频率进一步增加。这在《加速国防现代化》(何波、伍振国绘)、《奋发图强,向国防现代化进军》(宋宏刚绘)中均得到了体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开展,新中国对科技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与日俱增。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发展战略。蔡振华创作的《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被广泛张贴。画中,老科学家带领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景,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科学的未来 祖国的希望》(凌启宁绘)等宣传画则将原子模型、计算机等象征科技进步的元素作为背景,传递出教育在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基础作用,鼓励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
「反映社会氛围与集体意志」

在文艺为国家服务的指导方针下,宣传画成为新中国开展宣教的有效工具,并由此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画家,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出版、印刷和发行机制。在“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宣传画的影响力之所以日渐扩大,归根结底源于其所具有的人民性、鼓动性、民族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第一,在创作本质上具有人民性。
新中国成立后,宣传画迅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宣传画,人民的声音得以表达,人民的力量得以凝聚,人民的精神得以弘扬。鲜明的人民性,成为宣传画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为创作出贴近人民生活、通俗易懂的宣传画,画家们积极投入到生产一线中去,虚心听取群众心声,切实反映民众生活。比如,画家哈琼文前往东北,与油田工人朝夕相处三个月绘就《学大庆精神》;还有很多画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农业宣传画。
第二,在创作功能上具有鼓动性。
政治和政策语境中的视觉说服,是宣传画最为核心的社会功用。革命战争年代,宣传画创作为夺取政权而服务,以揭露黑暗、激励抗争为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稳固政权、发展生产成为国家的主要任务,宣传画的主题也随之转向颂扬光明、鼓励奋进等。
在鼓动人民群众参与“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人动手消灭四害》《你为五年计划做些什么》等宣传画一度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农村的田野房舍,吹响了改造现实的嘹亮号角,塑造了集体行动的榜样,强化了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三,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民族性。
随着人民审美需求的提升,年画、国画、油画、水彩、水粉、木刻、剪纸、素描、摄影等不同表现形式也在新中国宣传画创作中得到采用。尤其是在“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画家们在线条运用、明暗对比、装饰性等方面进一步吸收了民族、民间艺术中的表现方法,体现了中国气派,增加了中国气息。
第四,在创作题材上具有与时俱进性。
新中国的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都能在宣传画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呼应。比如,“一五”时期,宣传画聚焦工业化建设,强调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与集体意志。“通过象征的形象化,一个本身看不见的世界被当时化了。”
诚然,受制于时代条件、国际形势等因素,一些宣传画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力度。但其整体呈现的我们党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如同璀璨星光,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殷飞飞,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杨家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综合论坛

GMT+8, 2024-10-10 11:24 , Processed in 0.1399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